2014年12月09日09:36 來源:重慶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審計署針對彩票資金展開大范圍審計。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啟動彩票事業20多年來,彩票發行規模已累計達1.7萬億元。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對彩票的發行費和公益金,各地在使用中存在巨大差異,標准、去向均模糊不清。一方面,發行費標准多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大量公益資金趴在地方政府賬上“睡大覺”,還有部分公益資金被用於蓋大樓、補虧空。
讓人霧裡看花的彩票資金,“重啟”了一個久違的話題:可專門針對彩票事業立法。不過就當下而言,專門立法並非最重要。一方面,我們已有管理條例和實施細則,如果條例和細則完全落實,一些問題也可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即便要立法,也應該明晰因何而立,如何立,以及立什麼樣的彩票法。按規定,通常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獎金池。欲專門立法,隻有先厘清了彩票資金的這些算法,才能掃除籠罩在彩票上的迷霧。
先說發行費。隨著電子彩票的普及,如今彩票發行的后續投入已然降低。但目前我們仍將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相較於發達國家並不低,這個比例是否應該重新核算?
再說公益金。彩票公益金被用來建樓、補償拆遷、發工資,顯然不是用之於公益。目前公益金的比例達到35%,這筆資金如何使用,如何監督,值得拷問。就此,美國加州的做法或值得參考。該州彩票委員會的年度報告圖文並茂,其中彩票公益金資助的獎學金項目,詳細到了獎學金獲得者的姓名、金額、時間等。
最后說獎金池。相比於以前,這幾年對彩票中獎者的質疑少了許多,但前不久太原一彩民彩票中獎,獎金高達5.2億元,仍引發質疑,一些人就要求公開中獎彩民身份。這說明高達50%比例的獎池,如果缺乏“陽光”照耀,彩票公信力仍會成為問題。
曾有人稱:“彩票,不要讓巨獎存疑,不要讓木馬克隆,不要讓福利成為黑箱……每一分錢都不應該被陽光拋棄。”面對輿論的強烈呼聲,彩票業唯有公開透明,厘清每一筆資金的算法,確保資金用之於民,才可能重塑公信。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4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