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彩票

福彩公益金:用愛和溫暖照亮孩子未來的路

莫冠婷

2019年12月17日13:43    來源:福彩周刊

兒童是家庭的希望和國家、民族的未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取得“新進展”的7項民生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必須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7項民生保障制度中,“幼有所育”均排在首位。

“十三五”規劃以來,廣東省堅持政府主導、家庭盡責、分類保障、社會參與,綜合運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兒童保護等政策措施,對弱

勢兒童群體的關愛,在服務范圍上從孤兒延伸至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

在服務內容上,從吃飽穿暖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延伸至享受醫療康復、教育和住房保障、落實監護責任和精神關懷等方面,推動兒童福利制度從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讓更多特殊兒童享受更有品質、更有尊嚴的生活。

關愛兒童健康成長,一直是中國福利彩票公益金重點使用的方向之一。

“十三五”規劃前三年(2016年至2018年),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分別資助廣東“兒童福利類項目”及“社會公益類項目(涉及未成年人救助保護)”1905萬元、2593萬元、2737萬元﹔

在廣東省級留成公益金中,分別投入850萬元、801萬元、3464萬元(含增量公益金3000萬元)。各級福彩公益金為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經費保障,“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苗圃計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建設……一批兒童福利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廣東省級留成公益金中兒童福利類項目投入比之前大幅增加,可見民政部門高度重視兒童福利事業發展。

江海區永康社區兒童之家設置了感覺統合訓練室,免費為區內孩子篩查大腦和身體不協調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

福利院裡的孩子——

福彩公益金項目“明天計劃”

為折翼天使插上希望翅膀

“孤殘兒童手術康復明天計劃”是民政部於2004年5月啟動、為0至18歲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的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提供醫療康復的福利彩票公益金項目。“十三五”規劃前三年(2016年-2018年),廣東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共投入418.42萬元開展“明天計劃”。

康康(化名)是受惠於“明天計劃”的一員。2016年5月1日23時許,剛出生不久的康康被遺棄后經公安部門依法移送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哭聲微弱的他全身皮膚和口唇發紺。5月11日,康康由於患急性支氣管肺炎入院檢查,發現患有重度復雜型先天性心臟病,需轉院救治。珠海市社會福利院馬上申請“明天計劃”救助。5月20日,康康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接受了手術,6月24日再接受永久起搏器置入術,7月25日治愈出院,救助費用共28萬元。

出院后,康康回到福利中心學習。中心護理團隊對他呵護備至,一旦發現他情況不穩定,會馬上報告醫務室﹔工作人員在喂養方面也十分細心,白天每2小時喂哺一次,夜間每3小時喂哺一次。由於術后護理得好,康康很快轉至康復班。每天在康復區接受系統的作業及言語治療、感覺統合、認知訓練、引導式教育、社會融合等訓練,各方面能力逐步提升,變得越來越健康。2歲時,他還學會獨自行走和吃飯,能說簡單詞匯,看起來與正常兒童沒什麼不一樣。

2017年7月,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開始為康康著手准備國外送養資料。2019年1月,活潑可愛的康康被一戶美國家庭收養,開始了新的人生階段。

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

陽春市綜合福利院11名孩子參加高考100%被大學錄取

為維護孤兒受教育權利,民政部從2019年起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為年滿18周歲考上普通全日制本科、普通全日制專科學校、高等職業學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中專、大專、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孤兒,每人每學年資助1萬元。

陽春市綜合福利院今年有11名孩子參加高考,100%被錄取,其中7名孩子分別考上嶺南師范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州工商學院等大學本科,4名孩子分別考上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文理職業學院、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等大學專科。

今年高考,陽江姑娘小棋以體育類總分500分考上嶺南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師范)專業。她還是陽江甚至全省田徑投擲類比賽的耀眼新星——在2018年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上榮獲女子少年甲組標槍銅牌、2016年廣東省青少年田徑冠軍賽女子少年乙組標槍冠軍等。賽場上投擲標槍動作大氣利落、豁達自信的小棋其實有著不同於普通同齡孩子的經歷。2001年10月,身體健康的小棋被遺棄后經公安機關依法移送陽春市綜合福利院安置撫養﹔隨后,福利院為她配對了一個愛心寄養家庭。寄養家庭謝叔一家待小棋如親人,雖然近年生活壓力大,“但無論如何,我一直都盡一切努力,幫助小棋讀書成才。”謝叔說。歷經多年寒窗苦讀和艱苦訓練,今年小棋順利考上大學。對於未來,她充滿期待:“大學期間,我的目標是考上標槍國家二級運動員。畢業后,想成為一名體育老師。”

2017年7月10日,江門市江海區仁美社區兒童主任趙煥媚(右一)拿著平板電腦入戶家訪,及時更新信息。

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

江門市江海區

每個村(居)都有兒童主任和兒童之家

除了孤兒、棄嬰,近年來,民政部門還不斷拓展兒童福利服務對象,把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保障及關愛范圍,積極回應兒童因家庭貧困、自身殘疾、缺乏有效監護等原因面臨生存、發展和安全困境等現實問題。

在2018年廣東省級留成公益金增量部分中,有600萬元投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體系建設項目”,江門市江海區便是項目試點之一。

江海區在2015年底作為全國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百縣千村”建設試點地區之一,在探索構建全區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體系的基礎上,又建立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服務體系。

目前,組建了區、街、村(居)三級兒童福利服務隊伍,設立14名兒童福利工作專責人員,包括區級設兒童福利管理員1名﹔

3個街道各設1名兒童督導員,10個試點村(居)各設1名兒童主任,為轄區兒童提供合理界定、及時審核、定期跟蹤等細致服務。

江海區仁美社區民政專干趙煥媚從事基層民政工作11年,自2016年6月起兼任社區兒童主任。

上任兩個月內,她與社工一起入戶調查轄區兒童情況,在“兒童信息管理平台”錄入614名兒童信息。

在啟智學校就讀初二的小則(化名)患有智力殘疾,父母靠打散工為生,母親兩年前懷上二胎,生活上存在很多困難。

趙煥媚不僅幫助他們一家申請低保、幫助小則申請殘疾人“兩項補貼”、為兩兄弟分別申請了每月240元“困境兒童生活補貼”﹔

同時為情緒消極的小則母親開展心理輔導。

3年來,趙煥媚探訪困境兒童約500次,幫助3名輟學兒童重返學校,幫助18人次困境兒童落實享受福利政策,在兒童之家向3至18歲少年兒童宣傳普及安全知識、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約480人次。

在加強隊伍建設的同時,緊抓陣地建設,依托村(居)公共服務中心硬件服務設施搭建成“1+10”兒童福利服務站點網絡。

每個社區兒童之家不僅設有圖書室、文體活動室等,還突出“普惠”、各有特點,力求為轄區內不同兒童群體提供多層次、多元化服務。

禮樂街道文昌沙社區通過購買社工服務等方式在兒童之家開展“430學堂”作業輔導等免費服務。

江海區區級兒童福利指導中心所在的永康社區兒童之家針對0至6歲孩子可能出現大腦和身體不協調等“感覺統合失調”問題,設置了感覺統合訓練室,免費為區內孩子篩查。

未成年人救助保護——

鶴山市

讓困境兒童及時得到救助

由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組建的基層兒童工作隊伍解決了從村(居)到鎮(街)發現、報告困境兒童的機制,報告以后怎麼辦?

這需要各市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來承接困境兒童的評估、轉介、救助、監護、干預等任務,對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遭受監護侵害、暫時無人監護等未成年人實施救助,並承擔臨時監護責任,讓每一個兒童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夠及時被發現、被救助。

2018年,廣東省民政廳決定在鶴山市等地開展加強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能力建設試點工作。

同年,中央財政用於社會福利的彩票公益金資助鶴山市81萬元,用於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功能建設及購買服務項目、87萬元用於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項目。

2018年江門市本級福彩公益金安排30萬元資助鶴山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庇護中心)、鶴山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建設補助項目。

據了解,鶴山市下轄10個鎮、26個社區委員會、112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

現有農村留守兒童59人、困境兒童660人,其中自身殘疾困境兒童276人。

結合試點任務要求,鶴山市民政局部署推動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能力建設工作。

在硬件建設上,位於鶴山市救助管理站內的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於2019年10月投入使用,設有床位10張,基本滿足對困境兒童救助保護、監護干預、服務保障等日常工作需求。

在軟件服務上,配備2名以上專職人員,並通過購買社工機構服務開展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

在社工機構協助下籌建鶴山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評估專家委員會,逐步搭建起由教育、公安、衛健、婦聯、殘聯等關鍵部門業務骨干和律師、心理咨詢師、社工等專業人士構成的評估團隊。

目前,鶴山市民政局與所屬鎮街、村居三級兒童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對轄區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進行核對﹔

同時,指導全區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工作,開展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培訓等。

 

(責編:王震、陳鍵)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呼叫中心|ENGLISH